![]() |
|
近期,一则由安大略省政府推出、并由已故美国前总统罗纳德·里根“配音”的反关税广告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前总统唐纳德·川普甚至以此为由,威胁中止跨境贸易谈判。
然而,这支广告并未提及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:安大略省如今蓬勃发展的日本汽车制造网络,某种程度上正得益于里根当年的贸易保护政策。
“很难说两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,但里根在与日本的谈判中巧妙运用了‘胡萝卜加大棒’的策略——而加拿大正是借鉴了这种做法。”
**美国汽车业危机与里根的“限日令”
上世纪80年代初,里根上任时,美国汽车工业正陷入低谷。底特律“三大”车厂(通用、福特、克莱斯勒)正被日本生产的价格更低、油耗更省的新车型挤压得节节败退。
为了阻止美国汽车业的进一步衰退,里根政府采取了一项重要的外交行动:1981年5月,他以实施进口配额为威胁,迫使日本方面同意“自愿限制”对美汽车出口约33%,相当于征收超过60%的关税。
同年,加拿大贸易部长艾德·朗利(Ed Lumley)也与日本达成协议,为日本汽车进入加拿大市场设定上限。

**日本车厂北上,加拿大受益
为了绕开这一事实上的关税壁垒,日本车企开始在北美本土建立生产基地。最早的工厂落户于美国中西部,不久之后,这股潮流便越过边境,延伸到加拿大。
1984年,本田(Honda)宣布在安省阿利斯顿(Alliston)建设其在加拿大的第一家工厂;两年后,丰田(Toyota)也在剑桥(Cambridge)破土动工,建立加拿大首家生产基地。
莫杜指出,南安大略成为日本车企首选的原因并不复杂——“这里土地充足、价格低廉,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,而且人口密度较低。”
他补充说,日本汽车公司历来偏好选择中小城镇设厂,以成为当地的主要雇主。
**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启示
如今,南安大略已成为日本汽车工业在北美的重要据点,拥有7家日本汽车装配厂及数十家零部件制造商,提供约3万个就业岗位。
莫杜认为,里根时代的汽车外交对当下的加拿大仍有启示意义。
“回顾历史,加拿大汽车业最成功的时期,往往是在与当时的全球汽车强国形成紧密联系时。”
他解释道:“上世纪60年代,加拿大依托的是美国;80年代,是日本;而如今,这个‘新力量’可能是中国。”
从里根的关税壁垒,到日本车厂的北上落户,再到安大略省成为北美汽车制造重镇,这段历史提醒人们:全球化的产业布局,往往源于一次意外的政策转折。
|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| 分享到: |
|
||||||||||
|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|
||||||||||||
|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| 1 | 习真是心狠手辣!港媒披露..... |
| 2 | 11艘大船驶向中国,北京释放不合作信号 |
| 3 | 响亮!一高官女儿强力回应四中全会 |
| 4 | 台海很快出事?!新华社罕见发布 |
| 5 | 铁证如山,一些中共高官要紧张了 |
|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| 一周博客排行 | 更多>> |
|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| 更多>> |